“当变革之风吹来的时候,一些人砌墙,另一些人却造风车” 这句经典谚语或许最好地概述了中国和它应对变革时代的演化哲学。帝国晚期的中国是一个经典的“砌墙者”,它有着冥顽不化的民族骄傲和难以察觉的优越感,这最终不可避免地给它自己带来了鸦片战争和近一个世纪的耻辱。但作为一个曾经充满着弹性精神的国家,中国的创伤时代诞生了新的理解,同时也带来了180度的态度转变,即要“造风车”而不是抗拒时代潮流。确实,自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已经持续地接纳和拥抱了影响巨大的变动中的全球格局,甚至是经常性地影响和改变了未来的趋势。因此,当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世界经济论坛的发言中,选择引用这句谚语来描述中国经济的未来时,也就不奇怪了。 或许最重要的是,这种新的思想意识可以从中国不断演变的经济增长模式中观察到。在邓小平的经济改革下,中国开启了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并且向主要是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伴随着丰富和勤勉的劳动工人、相对较低的工资和生产性投资,中国有着强大的先天基础来进行大规模制造业生产和出口贸易。这种与先前计划经济模式不同的新方向让中国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获得了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然而,近来,这种雄心勃勃增长模式已经被证明是很难维持的,并且GDP增长率也已经开始停滞和下降。因此,中国正在开始逐渐地将注意力转移到以消费和创新为主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下面部分的文章将会介绍这些转变和探索中国增长模式演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从计划经济到混合经济…
Category